第222章 主战派
br> …… 金富辙的话,又让殿中诸臣神色一动,陷入了思忖。 其实类似的议和主张,也从金国方面放出来过。 但是对不起了,那时候大宋百官信的不多。 倒不是说他们不想和平,而是大宋没有那个实力。议和之后,丧权辱国不说,金人还可能翻脸无情,谁又能替金人担保呢? 现在的情形却是不太一样了,谁都看得出来,金人或许还强势,但双方已经形成了某种平衡。 这个时候,暂时议和,休养生息几个年头,似乎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罪孽,难道真的要弄得户口减损大半,尸骨如山,流血成海吗? 这个事情到底要如何决断? 赵桓在庆功宴上的表态,虽然很直白了,李邦彦也抛出了府兵制的事情,随后李纲辞相,吕颐浩上了万言书,谏言土断,摊丁入亩…… 这些事情看似顺理成章,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有人要问了,这么干,或许能打赢金国,可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究竟值不值得?难道就一定要这么激烈吗? 就不能选择更圆融的方式吗? 大宋朝堂的思想并没有因为李纲的离去,而变得统一,不同的意见只是暂时压了下去,却没有真正解决。 “诸位爱卿,你们都是饱学之士,金富辙一介外臣,他的意见说完了,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