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尾声
电荷却并不是直接导向感应面板,而是导入到人造纤维组织中,在组织中弥散开。然后,再通过纤维组织下面的电相感应底版,产生另一组信号。虽然复杂,但这种技术却基本解决了触觉原件的寿命问题,而且,由于触感组织和底版是两个系统,可以各自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在大量电磁冲击的环境下一样可以使用。虽然会有一定干扰,但数据仍然相当可信。 电相触感模拟技术诞生之后,结合现有的芯片、动力等技术,一台无比近似于人体的机体,一点点地制造了出来。当然,也只能是近似。触感技术不可能用于全部表面积,仅仅用于肢体主要部分。头部,背部仍然是聚合物材料和陶瓷混合的硬质外壳。 视觉和听觉都有非常完善的解决方案。尤其是视觉,两眼不仅有非常强劲的动态和静态视力,同时具备了微光夜视和告诉聚焦瞄准等等功能。听觉的解决方案要弱很多,声音的采集虽然也有先进的技术集成,可以捕捉极为微弱的声音,甚至同时可以捕捉超声、次声,但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在声音信号中有选择地对特定信息进行增强的技术还不完善。更多还是依靠将声音全部采集下来,然后进行分析,依靠人工智能来处理和理解。这种解决,林闻方是很不满意的,因为这意味着要对系统产生相当的计算压力。 包括运算核心、储存等单元倒是能够全部装进机体。为火羽打造的这个机体,可以说是集中了现在所有最先进的智能、动力和仿生科技技术。但机体却没有空间负载太多的电池。 看起来,整个机体和一个年轻女性也没什么区别,如果按照体形来估算,一般人会猜大概有50公斤上下的体重。实际上,机